查看原文
其他

以志愿伟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篇章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专访

本刊记者 刘欣 中国共青团杂志
2024-12-29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3年第21期


导语:

青年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具有铁肩担道义的光荣传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谱写了壮丽的青春史诗。1993年12月,“青年志愿者”的旗帜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在30年后的今天,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传承至今最具生命活力、最具社会影响、社会功能最强、发展前景最广的共青团工作品牌,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

2023年第21期,《中国共青团》杂志和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联合推出专刊《与中国式现代化同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光影30年》,本期公众号推出专访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的重磅文章《以志愿伟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篇章》。


1993年12月,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举起了“青年志愿者”旗帜。30年风雨兼程,志愿服务已发展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志愿者事业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作为具体而现实的当代中国青年运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共青团实践育人的生动载体。这些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历了哪些深刻变化?为什么能成为传承至今最具生命活力、最具社会影响、社会功能最强、发展前景最广的共青团工作品牌?进入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又将怎样发挥优势,让志愿服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共青团》杂志专访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尝试从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历程和党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领导中寻找答案。

学雷锋活动的传承和再创造

《中国共青团》:说到青年志愿者行动,我们往往首先会想到学雷锋活动。您觉得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传承与发展?


张朝晖:青年志愿者行动源自深厚的历史传承,雷锋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1963年开始的学雷锋活动是根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新的时代背景所开展的新实践,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打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可以说早期的学雷锋“做好事”很像“非正式志愿服务”,带有一定的偶发性和个体性。青年志愿者行动有着更为完整的组织形态,以项目化方式,实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专业性,以此提供较高质量的、常态化的志愿服务,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服务链条。所以说,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对学雷锋活动的继承,也是再创造。它以与时代要求和青年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组织方式、新的活动内容、新的评价体系,把党所倡导的学雷锋活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境界。


总的来看,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发起的、以青年为主体的、青年自觉参与的、有着鲜明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是具体而现实的当代中国青年运动。

高起点与快发展的机制密码

《中国共青团》:青年志愿者行动自1993年全面开始的头十年被您称为“发凡起例的十年”,原因是什么?这段时期,共青团为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快速发展,推出了哪些重大举措?


张朝晖:青年志愿者行动发起时,共青团集全团之力去推进。志愿者行动的品牌、组织形态、评价体系,甚至是制度体系、活动体系在前十年都已经比较完备。迄今为止,青年志愿者行动所有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和行动标准,比如具有集大成功能的“注册志愿者制度”等都是在这期间制定推出的,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比如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型赛会志愿者、“保护母亲河”、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海外计划等都起步于这十年,极具中国特色的“一助一”长期结对、持续接力扶贫等活动方式和机制都在这期间定型。所以我把这十年称为“发凡起例的十年”。


总的来看,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发起的、以青年为主体的、青年自觉参与的、有着鲜明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是具体而现实的当代中国青年运动。



《中国共青团》:进入21世纪的头十年,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其兴起时相比,有了哪些更加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标志性事件作为注解?如何评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志愿服务交流会”在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史上的作用?


张朝晖:从2003年到2013年,可谓走向辉煌的十年,2008年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年份,也是迄今为止青年志愿者事业的一个高峰。第一,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组织动员体系,在2005年前后,各地参照团中央的做法,逐渐建立起枢纽型的“三合一”的工作架构——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很多高校也逐渐开始在学校建立枢纽型的青年志愿者组织。第二,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志愿服务的精神、文化和实践形态在全社会广泛传播。这一点在2008年参与汶川抗震救灾和服务北京奥运的志愿服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2008年之后,党中央作出重要部署,在中央文明委统一领导下,成立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志愿者事业的领导和规划。团中央在2014年发起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我们摒弃锦标主义,强调项目大赛是项目的互相比学,通过观摩项目达成培训的目的。同时,把好的项目放到志交会的平台上去宣传,对接社会资源,让不同的项目能够对话交流,展示交流、以赛代训是志交会的重要功能。它适应了现阶段中国志愿者事业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领先性。可以说,志交会是中国共青团适应时代发展、引领中国特色志愿者事业的又一个创举。


新征程上勇担新使命

《中国共青团》:进入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使命与任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张朝晖: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至今,从一定意义上说,作为主要开拓者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中国志愿服务的大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共青团发起实施、主导推进、一枝独秀,逐渐发展为全社会各方面协同参与、各展所长、百花满园。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中的重要力量,当志愿服务由以青年为主的一条大河变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一片汪洋的时候,我们给自己提了一些新的要求——要从开拓者成为引领者,努力在专业引领和创新引领的基础上,达成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文化引领的目标。对广大的青年志愿者来说,既要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辉煌历史充满自信,更要对青年志愿者事业光明的未来充满自信。


《中国共青团》:您说过,志愿服务归根结底是一种先进文化现象。您觉得“志愿文化”的基础与核心价值是什么?


张朝晖: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价值的新文化现象之一。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必然能转化为与时代发展高度吻合的现代文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随着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纯净的志愿服务价值与多彩多义的志愿服务实践之间的张力和矛盾,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再造。着眼于新文化的建设,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价值的志愿精神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尚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志愿者行动所担负的是一种新的服务于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


《中国共青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您如何理解“同行”的内涵?


张朝晖:“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者事业的谆谆嘱托。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是亿万青年共同创造、集体参与、奋力推进的,洋溢着青春激情的文明实践。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将始终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志愿服务制度化为统领,着力加强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体系优势,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面向未来的发展中,积极发挥专业引领和创新引领的作用,努力达成政治引领、精神引领和文化引领的使命。


《中国共青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这为未来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您认为青年志愿者行动如何去实现这种“完善”?


张朝晖: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都对志愿服务提出了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更多地要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志愿者事业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长足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起步之初就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群团主办、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协调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审议,印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出台了《志愿服务条例》,进一步从国家制度层面、法律法规层面对志愿服务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把志愿服务法列入了立法规划。青年志愿者行动应着眼于工作体系的完善,重点通过完善工作体系发挥我们对志愿者事业的引领作用和推进作用。共青团的志愿者工作在中国特色志愿者事业中有影响力,是因为我们有非常完整的工作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优势是组织体系。我们将着力加强项目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以社区为主场景,带领青年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开发小而美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培育一批有实效、可持续、能复制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着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实施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能力提升计划,增强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活力,全面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化动员基础上的社会化动员力。着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坚持政治性、突出思想性、注重实践性,引导青年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提升国情认知、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引领力。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还要回溯过去。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20世纪90年代共青团“跨世纪青年工程”里居于先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项目。如今,我们已经较少提及“跨世纪青年工程”了,但那一代共青团人“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机遇中迎接挑战”,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敏感和担当勇气,永远值得我们纪念。作为后来者,我们依然要保持时代敏感和担当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征程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志愿的加速度。



编   辑  |  杨兰婷 信阳师范大学

校   对  |  新媒体小组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共青团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